近幾年,中國軍事飛速發展,戰機研發也已經進入五代機時代,成為世界上幾個少有的擁有五代機的國家之一。但要說其中國戰機的發展,首先要提起的就是殲8 ACT驗證機,這架驗證機的每一次驗證飛行,都是在為戰機未來的發展提供數據資料,為現在中國戰機的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,中國每一架新型戰機的每一次飛行也都是在致敬這位“老前輩”。
要說起“小腦”,我們還需追溯到上個世紀,在1988年的9月份,殲8 ACT驗證機首飛成功,這里的首飛并不是該飛機首飛,而是我國自行研制的模擬縱軸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首飛成功,而這里的ACT所指的就是“主動控制技術”。該系統在經過24個飛機起落之后,與第二年的2月份,完成了所有的試飛驗證任務。據介紹,這也是我國國產飛機第一次在飛行過程中直接脫離以往的操縱系統,實現電傳操縱。
據相關消息顯示,該項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的二等獎。可能會有人問了,這所謂的電傳操縱與傳統的操縱系統到底有什么區別,其對于戰機本身的性能又有什么影響。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探究一下。傳統飛機的氣動設計是靜穩定性,在飛行時的狀態和羽毛球非常相似,都是重心比較穩定且靠前。但是要提高戰機的機動性以及敏捷性,重心將變為靠后。
但是如此設計就增加了飛行員的操作難度,就像是一匹突然發瘋的馬,你讓它停下來都已經十分困難了,又怎么指揮它到達目的地呢?所以說現在就需要一個系統去將戰機穩定下來,這樣飛行員才有精力去操控飛機達到目的,最大程度上發揮飛行器的機動性能。而殲8 ACT驗證機的試飛就是證明了該系統的成功研發,所謂的飛機主動控制技術就是與該系統同宗族的技術之一。
殲8 ACT驗證機就是在殲8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,配裝了電傳系統,并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他的穩定度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更好的驗證出電傳操縱系統的各項技能,也證明我國已經擁有了能夠滿足戰機需求的飛行控制系統。為之后戰機的發展打響了非常優秀的一槍,也為之后的戰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